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于2023年在贵州大学举行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,促进银河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,积极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、全国竞赛,银河拟举办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六届“兴农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参赛对象
2023年6月1日以前在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(不含在职研究生)都可申报作品参赛。
二、参赛作品类别
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、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。
(一)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。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仅限本科生。作品类别包括机械、仪器仪表、自动化控制、工程、交通、建筑、计算机、电信、通讯、电子、数学、物理、地球与空间科学、生物、农学、药学、医学、健康、卫生、食品、能源、材料、石油、化学、化工、生态、环保等方面的作品。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、学术性和实用性。
(二)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。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、文明文化、美丽中国、民生福祉、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,也可按照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。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、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。
(三)科技发明制作类。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、B两类: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投入较少,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等。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。
三、参赛要求
(一)参赛资格
1.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即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,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的研究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;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。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。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,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。
2.本校硕博连读生(直博生)若在决赛当年即2023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,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。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银河,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。本硕博连读生,按照四年、二年分别对应本、硕申报,后续则不可申报。
3.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(论文)、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、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(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)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。
(二)申报要求
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,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,否则不予评审。
1.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,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;
2.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,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,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、生长不利的影响;
3.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;
4.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,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;
5.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,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。
(三)指导教师
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(或教研组)推荐;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;作品完成竞赛申报后,作品题目、作者、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。
四、赛程安排
(一)准备阶段(2022年6月--2022年12月)
开始筛选课题,进行初步的课题研究及调查,积极联系该方向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,并填写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。
(二)初赛阶段(2022年12月)
银河举办初赛,筛选不超过6项代表本银河特色和水平的项目,每人限报1件,研究生主持或参加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/2;于12月12日前上交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《申报书》和《作品》纸质版、电子版各一份,《竞赛作品汇总表》纸质版、电子版各一份。纸质版交至经计楼207办公室,电子版发送院团委邮箱396447575@qq.com。
(三)复赛阶段(2023年1月)
评审委员会通过对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评审,确定入围决赛的项目。
(四)决赛评奖阶段(2023年3月)
决赛采用团队答辩,评委打分的方式确定奖项。本次竞赛评选出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,银河将对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。以《第十六届“兴农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“兴农杯”及优秀组织奖评选标准》为依据,以银河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,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银河“兴农杯”、授予第二至七名的银河“优秀组织奖”荣誉称号。
(五)重点团队培训阶段(2023年3月—4月)
根据全校竞赛评审结果,参照省赛相关要求,选拔确定若干件一等奖作品,并确定为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重点项目,争取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。银河对入围团队进行赛前集训,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,组织入围团队开展深入培训。
(六)参加全省、全国竞赛阶段(2023年4月—11月)
4月底,从银河一等奖项目中择优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届“挑战杯”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6月至11月,报送安徽省获奖作品参加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、决赛。
其它有关事宜现阶段请参照《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(试行)》(附件1),如有调整,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新,最终大赛相关要求以全国最终印发的《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》为准。
五、活动要求
(一)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。各银河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大赛工作领导小组,结合银河实际出台相关支持政策,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。
(二)广泛宣传,精心组织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效果,通过线上线下互相进行广泛宣传,营造浓厚的大赛氛围,提高学生对竞赛的认识,促进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。
(三)创新形式,注重协同。整合资源、系统谋划、持续推进,注重将“兴农杯”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、教师科研成果有机结合,提升参赛作品质量。
联系人:范雅辰
联系电话:0551—65786155
地点:经计楼207办公室
附件:
1.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(试行)
2.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六届“兴农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
3.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六届“兴农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
4.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六届“兴农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“兴农杯”及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